当前位置: 滚动新闻>

低龄游学须防“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发布时间:2018-06-29 08:38:14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刘昌

暑期将至,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安排暑假游学项目。所谓游学,是一种将学习和旅行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方式,一般为期1~4周。不少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丰富孩子的暑假,让孩子在旅行的同时学习知识。近些年,游学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纷纷加入游学队伍。调查显示,对于游学低龄化现象,53.4%的受访家长担心小孩子出国游学不能照顾好自己,59.4%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要到中学阶段才适合独立出国游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延续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陆续出台文件支持研学旅行,数亿学子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走向火热的生活实践。探索研学旅行的发展,对我国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下一代素质提升和成长、促进教育与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然而,随着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也出现了“游而不学”、“学而不研”、游学团变成购物团等不合理现象。如果说流于形式和异化为购物团还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低龄化游学却极可能导致孩子“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更值得提防。

孩子过早出国游学有可能达不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小学甚至初中阶段的孩子,对外界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再加上游学项目多是机构组织的,他们以盈利为目的,安排的学习项目可能和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相关,结果让游学变成了游山玩水的旅游项目。

更值得引发家长思考的是,太小的孩子不具备独立自理的能力,游学时即使有老师跟着,还是可能出问题。除了安全方面的顾虑,更会因为存在语言障碍、沟通不畅等导致“花钱买罪受”。笔者有一位朋友的孩子,曾在小学中段的暑假里参加了一次出国游学,结果因生活自理能力差,衣服不会洗,外出也不知道把凉鞋换成运动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了这一次痛苦的经历后,甚至连跟着父母亲出去旅游都视为畏途。另一位朋友的孩子,也在小学阶段出国游学,由于文化差异较大和语言沟通能力欠缺,结果整整吃了两个礼拜的胡萝卜,把脸都吃绿了。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许多生活在优渥条件之中的孩子,都可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类似问题。调查显示,53.4%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因自理能力差,不能照顾好自己。此外,29.1%的家长担心会导致孩子之间相互攀比,22.7%的家长认为游学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游学低龄化之所以成为现象,除了现在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整体有所提高的客观原因之外,还在于家长对孩子教育更重视,希望孩子尽早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而部分家长的焦虑和攀比心理,则助长了这种风气。“有的家长可能本来没打算让孩子暑期去游学,但看到周围家长都让孩子游学,就担心如果自己孩子不去,未来发展会受到影响”。有50.8%的受访家长就归因于竞争压力大,不想让孩子被落下,另有55.4%的受访家长则认为是受游学项目宣传和周围人影响,盲目跟风。

看来,孩子到底要不要出国游学,选择什么时候出国游学,需要家长静下心来理性看待,因人而异,切莫盲目跟风。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