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滚动新闻>

评教科书"外婆"改"姥姥":知晓语言的规矩

发布时间:2018-06-28 08:44:0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作者:刘大潮 | 责任编辑:刘昌

原标题:当“姥姥”遇上“外婆”(行与思)

近日,上海小学语文教科书《打碗碗花》一文中,“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引发舆论热议。上海市教委日前表示,将该文中“姥姥”一词恢复为原文的“外婆”一词,同时依法保障作者权益。

“刘外婆进大观园”“姥姥的澎湖湾”……知道是一个意思,但听起来别扭。因为“刘姥姥”和“外婆的澎湖湾”等词汇或作品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更重要的是,“外婆”和“姥姥”,如今在交流与沟通中已无任何障碍,即便小学生当时弄不清楚,也会在日后的成长中逐渐明白其称谓的统一。

我国地域辽阔,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众多。因此,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关于“外婆”和“姥姥”之争,根据有关专家考据,两者最初可能都来自方言,但它们早就进入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变成了通用语言,并且不以地域为界,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在语言发展演变中,普通话不断吸收方言的有用成分,反过来,方言对普通话也有影响。而方言一旦进入普通话系统,就变成了普通话的一员,不宜再视其为方言。知晓语言的规矩,明了语言的丰富多彩,情感上不产生隔阂,不但为课文本身的内涵加了分,也让大众从语言规范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希望让“姥姥”与“外婆”握手拥抱,使普通话的推广运用更科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28日 18 版)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