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网独家>

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请给一石才华留一斗空间

发布时间:2018-05-03 16:32: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祝颖丽 | 责任编辑:刘昌

中国网北京5月3日讯(记者 祝颖丽)4月26日-27日,“寻找中国好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举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近400名研究人员、全日制学校校长、语文教研组负责人到场交流学习。语文特级教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语文教师专业委员会主任黄荣华做了题为《请给一石才华留一斗空间》的主题演讲。

语文特级教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语文教师专业委员会主任黄荣华(摄影/刘昌)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本来是讲一个题目叫“传统文化进校园当代理解和当下理解”,临时换了一个题目,我觉得这个题目可能是我现在更想讲的一个题目,也征得了会议的同意。

《请给一石才华留一斗空间》,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因为最近我尤其感觉,我们的教育没有给才华生长的空间。

才华不应当成为孩子们的原罪

第一点我想谈的是才华不应当成为孩子们的原罪。我们今天的教育是放逐人才华的教育。如果哪个孩子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可能就被视为异类,而失去普遍认可的分数,而失去在这个班级、这个年级、这个学校的成长空间。因为这个孩子太有才华,这个环境将不复存在了,这个孩子就成了牺牲品,他的才华使他成了牺牲品,这样才华就成了原罪。

可能每个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事。你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你的孩子并没有错,但是你又必须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告诉你的孩子,你错了。假如这个孩子喜欢打乒乓球,不喜欢数学,可如果孩子数学不好就不能升学,你于是会劝孩子去好好学数学,不要去打乒乓,甚至杜绝打乒乓。因为你不与学校一起掩埋孩子打乒乓的才华,你将把孩子推向深渊。

这个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学校与家庭合谋的故事,这个合谋就是合作谋杀。大家可能觉得我有点言过其实。但我说不是,这个合伙谋杀现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谁是凶手?教师、家长和学校都是,最终我觉得是我们的教育模式。

每个孩子都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天才

所以我想说我们要探讨一下我们的教育模式。数学为绝命之王,任何一个孩子要想成为优秀的学生都必须学好所谓的数学。以至于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们的孩子花费1/4、1/3,甚至1/2的时间在数学上。那么到底错在哪里呢?是数学老师的错?我觉得不是。那是教材太难了吗?也不只是教材的问题,是我们的考试评价吗?我觉得也不完全是。

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我们每个人把所有孩子都当做了数学的天才。”我们都知道数学天才是很少的,语文天才也是很少的,物理天才也是很少的,所有学科的天才都是很少的。于是这样就出现了问题。

今天我们能想的起来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方面的天才都只是少数,但我们总觉得每个领域,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问题就产生了:“有极大的可能,甚至是非常极大的可能,每个孩子都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天才。”这两个问题产生了对立。

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体,如果我们只是想他是数学天才,或者只能想到他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才,我们就把这个复杂性去掉了。我们甚至可能要去想任何一个孩子都与其他孩子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种不同性就是这个孩子非常特殊的地方,或者说是天才之处。

这个问题可能我们清楚,也可能不清楚。因此我就想到,我们今天的问题出现在出现在我们不去发现,不去发展孩子的这些天才之处,甚至是忽视、漠视这些天才之处。因此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要想方设法诱导这些孩子去寻找、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天才之处,然后使其成长,使其彰显,使其发展,最后成为一个才华的生命体。

人尽其才

下面这句话就出现了,这就叫人尽其才,这也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我们的大学之道就是要将天命赋予人性隐秘的、内在的、深沉的才华开显出来,这样一种揭示、开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使人不断获得能力与精神上的自信,次第超越不同的生存境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尽人性的可能性,把人给做透,做到极致,尽才尽气,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圆满境地。

这样的教育在今天没有,我们的教育没有往这方面思考。我个人认为今天的教育是从教育体现国家意志的角度理解问题,不是从教育的本质,也就是说明明德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我不会反对语文改革,我是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语文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语文教育在内的当下全部教育都应当有大力度的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从教育的本质意义上综合思考教育的改革,寻找到21世纪现代中国的孩子顺天致性的教育,那么任何一种过于随意的改革都可能是对教育的一种伤害。

在座的基本上是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事实,如果以当下高考模式选拔人才,越是学富五车,越是才高八斗也可能摔得更惨。这个事实经常发生。因此即使有很好的课程标准,有很好的教科书,有很好的教师也不会有很好的教育。相反,很好的课标、教材、教师更可能使很坏的教育诞生。就像本事越大的人做坏事破坏性越大一样。现在所谓的名校基本上是在考分上的绝对优势,所谓杰出的教育机构,比如精锐教育、新东方等,其实是给学生涨分的,如果只是给学生涨分的上面做教育,这个教育是没有出路的。

今天的高考模式为什么不好?

如果一个学生才高八斗还可能摔得更惨,是有原因的。我稍微谈一下今天的高考模式为什么不好?

应该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多数为考试存在的考试知识,对多数学生而言在考试结束以后就没了实际意义。一个学生一般要花费7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样的考试知识,考试知识比例达到这么高,但是我们教改年年改,哪个学科都没有想到把这个作为考试存在的知识改掉。

昨天晚上我跟一个数学老师、外语老师和物理老师探讨这个问题,数学老师基本上赞同70%,物理老师认为不止70%,英语老师认为是60%,我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是80%。我们评改作文的知识是完全的考试知识,这个事实是很痛苦的一个事实。

另一方面是高考对基础教育的整体性控制。基础教育本应有它的相对独立性,小学应该是这样的,初中就应该是这样的,高中就应该是那样的,但是现在高考是一竿子插到底。所以基础教育的独立性基本上不存在,因为它已完全为“高考”控制了。

现在的教育是高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我就怎么教。社会所有的教育机构针对的就是高考怎么教,怎么考,中考怎么考,我怎么辅导。我们的语文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小学高年级的阅读题基本上是高考题的萎缩版,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就会出现这样的东西,“我不是人,是神”。这应该是一个小学的模仿题,我不是什么,是什么。当这个小孩子写我不是人,是神的时候一定是打岔,这个岔打下来一个天才的哲学家在小学这个阶段就被扼杀了。

当下教育有两“王”:第一王是“高考王”,第二王是“数学王”。这两王的控制之下确实没有了各种各样才华生长的空间。我今年教高一,来之前我问一些学生,你要用多长时间学数学?一般来说1/3的时间学数学。我就想说我们的教育困境在哪里,真的就是高考,就是数学。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身心智三者的统一

今天的教育是一个满足“欲”的教育,人分身心智,身是指身体组织器官及其功能属性,包括欲望与意识。“心”是人性的深层觉醒,是一个人的神明所在,是一个人才华产生的运行机制。“智”是一个人抛弃生命身欲,心性觉醒之后,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获得的一种智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身心智三者完美的统一。

我们是从1903年开始推行现代教育的。因为国家民族的生存需要似乎从来只重视身欲,并且随着现代工具理性对全社会越来越广泛、深入的控制,身欲教育被不自觉的被提升了上去。倘若我们将1949年之前与之后的一百余年打通,我们就更能发现,无论是之前的“实用”“训练”,都是科学主义的一种控制,一种理想。人们认为用科学的方法分解学习内容,再用科学的方法训练语言表达方式,学习者就能学好语文,就能学会听说读写。正是在这样的科学逻辑下,产生了科学分析、证明的现代语文学习的各种知识、方法与策略。

这样的东西跟世界性的消费主义是契合的,人在世俗社会层面的成功几乎被视为人的唯一成功。无限丰富的心性教育和无与伦比的智识教育被抛弃。但是心性的觉醒与智识的产生才可能有才华的彰显。

更可怕的是,今天学生世俗层面的成功体现在分数的成功于是产生了一种认知或者一种知识:学习的意义等同于分数的获得。因此只有获得分数的教育被认可。如果你不能给学生带来分数,你是没有饭吃的。你甚至很清楚这个老师只会教分数,你瞧不起他,但是在获得分数上,你又教不过他。你心里尽管很难过,但是你又不得不服他。这是一个对教育最大的偏见。“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于“人民满意的分数”。这是我昨天晚上做课件的时候突然想到的。

如何让璞玉变成真正的宝玉

我们可以看到,从省人民政府到市人民政府再到区人民政府都是主管教育的那些领导在抓分数。教育和分数之间差距太大了。我不是说没有关系,肯定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现在怎么办呢?我们要思考,所以我就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题目来自于这个故事,谢灵的故事,“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才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因子,是民族血脉中重要的文化基因。古代教育设计把人比作“璞玉”,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块璞玉,一定是才,并且是玉才,这是教育的前提。其实我们还可以证明,古代讲治理天下的时候也是把普通百姓当做玉来看的。无论是教育,还是治理天下都有一个设计,大家都是宝贝,都有才华。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被颠倒了。

我们看古人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让璞玉变成真正的宝玉?

《易经》的第四卦是蒙卦,把蒙在孩子心灵上遮蔽的东西打开,来养育他的才华,养育他的浩然正气。王阳明说得更清楚: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

我们今天是可以学习教育设计的,教育设计者,最先要掀开身欲教育的遮蔽,然后引领全社会掀开这种遮蔽,这样才能发现人是作为才华的生命体存在的事实。在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基础上,我们的教育设计才可能给孩子的才华养育留下空间。

在留下了空间的教育中,我们才能真正落实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因材施教,顺天致性。”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今天离这个原则差得太远了。这是非常高远的一个理想境界,我们差得太多了。

最后我就想说,古人把才华分为天地人三才,也就是说所有人都是才,最普通的是人才,再高一等是地才,最高的是天才。我这样跟我的学生说,你是人才,你怎么变成地才?要扎根土地,把你的根深到地底下去你才能够枝繁叶茂。你长到4米、5米,超出了普通的事物,超出了普通的人是地才。你要变成天才要继续往下长,当你能够跟神仙畅饮的时候才是天才。我们的教育要顺着这样的思路思考。

今天是一个语文的论坛,在我们语文老师的身上可能赋予了更多这样的责任。千万不要把语文教得太单一了,我们的语文是无限丰富的,千万不要把语文教得太死了,语文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综合的,具有实践性的,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能够激发慧根的一种教育。我们可以从语文的地方开始给一石才华留一斗空间。这是我们语文改革的最低标准,给一石才华,留一石空间,这是我们改革最高标准。

(此文为bt36体育在线频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