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36体育在线频道12月18日讯(记者 曾瑞鑫)12月11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bt36体育在线频道承办、爱培优协办的2017年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新高考如何"破题"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上,人大附中副校长胡继超(主持人),北京十四中校长张琳,中科院副教授康小明,《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京城教育圈创始人罗德宏,《自主招生内参》主编、爱培优联合创始人李立勋,就《不同视角下的新高考课程改革》议题,进行圆桌讨论。
张琳认为,新高考改革对于国家来说,意义特别重大,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现在这批高一学生,30多年之后正好是48岁上下,是中坚力量,所以现在的新高考,会决定我们未来30年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下内容根据张琳分享整理而成。
北京十四中校长张琳
新高考让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关于这次新高考改革,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我认为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专业",刚才张总(备注:爱培优CEO张金荣)讲的很专业,我们的老师、校长也要很专业,对于高考要做到非常懂;第二个是"理性",新高考有很多抢占先机的事情,众多信息纷踏杳至,也会让人惶恐不安或是力不从心,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第三个是"智慧",智慧地迎接这场变革。
说到新高考,不得不说一下自主招生。我认为,自主招生实际上是个大命题、是国家基于人才培养的大设计;是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动力的大转变。
当然,它对基层学校也带来了三点影响。第一,让我们的学生在新高考中提前适应,提前从"中学生"适应"大学生";第二,面对新的改革,老师压力会特别大,他们每天都有繁重的教学,不可能像我们这样有时间听讲座,老师们要迅速适应;第三,我们学校要有新的课程,新的课程决定着在新的高考中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新高考对人才评价提出新挑战
2017年,这次高考改革在北京刚刚开始,新高考改革对于国家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十九大明确指出,我们要在2049年,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候,谁是主要建设者?我们现在这批高一学生,30多年之后正好是48岁上下,是中坚力量,所以我觉得我们2017年开始的新高考,会决定我们未来30年人才的培养模式。
刚才储教授(备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讲的,新高考不是一两天干成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非常赞同。对于我们十四中,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学校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加注重教师的评价,就像杭州的学校那样,从行政班到走班,没有行政班之后的考试,还能不能维持有行政班前的考试成绩?我们在这个考试过程当中,对老师的评价一定要有一个定量评价,因为我们的人才评价是要遵循他的个性、差异、特长、潜能,因此,对于我们的老师来说,也是新的挑战。
物理竞赛学习者超乎意外
今年,我们2017级的学生是第一届新高考,我发现一个特殊现象:新高考让很多事情前置了!比方说填报志愿,以前是很多高三学生才想的事情,现在高一就开始思考了;再比方说,我们的各种学科竞赛,原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没想到在学生们的广大需求下,教研组自己搞起来了,这让学校也很振奋。大家都在说浙江上海的改革中,物理学科遇冷,大家都对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产生忧虑。但这届的高一学生似乎对物理充满兴趣,报名参加竞赛学习的学生数超过年级人数的50%。面对这样的新要求,学校要做的工作只有一件,就是要想办法把这批优秀学生培养出来,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特长。
各位同仁,新高考改革下,基于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局面已经形成;繁中置简,静里生奇,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才能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