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36体育在线频道12月18日讯(记者 曾瑞鑫)12月11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bt36体育在线频道承办、爱培优协办的2017年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新高考如何“破题”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上,爱培优创始人&CEO张金荣,发表主题演讲《借力互联网,打破新高考地域藩篱》。
张金荣认为,新高考改革后,高校进入分层时代,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双一流高校,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走国际化路线,通过高考成绩+高校自主选拔招生;普通的本科学校和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高校定位的变化,也导致高中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并带来挑战和机会。他认为,新政策、新起点,做与不做,差别很大;互联网时代,资源可以跨时空流动,学校应该确立自己的差异化优势,积极利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以下内容根据张金荣演讲整理而来。
爱培优创始人& CEO张金荣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前面几位专家,包括戴主任(备注: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储教授(备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还有叶校长(备注:前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李校长(备注:前宁波中学校长李永培),都讲了很多关于新高考改革一些政策性的宏观性的东西。接下来我要分享的是一个比较垂直的方向,关于自主招生、自主选拔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各地的学校还有学生、家长们都比较关心的一个事情。
我先讲讲自身的经历。我是2002年在山东省考到北大物理系的,是通过裸分考上去的,当时考了687分,全省理科排第85名。当年北大在山东分数线全国排第一,整个山东省考到清华北大的人数不超过200人,幸运的是,我还超过北大分数线10分。
我们对比了一下,很巧,今年山东省理科687分大概也是85名左右,这个分数能考上北大吗?已经考不上了,比投档线还要低2分。是清华北大招生减少了吗?不是的,它们的招生总人数已经突破300人,与15年前相比,扩招超过50%。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扩招数量这么多,相同的位次和名次,结果却考不上呢?其实很简单,我们从政策里面找原因。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里面,有三个关健词: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这三个关健词大家都很熟悉了,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它们的含义,就不再展开了。
我们来看看,通往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方式。我们做过统计,跟内地普通考生相关的,上北大总共有16种方式。在图中7种是比较主流的,大家能看到,大家最熟悉的裸分模式,在清北这些名校裸分录取投放名额已经不足三成了。另外,保送有81所高校,自主招生有90所顶尖高校,综合评价有41所高校,还有其他的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种类的录取方式统一称为自主选拔。我们能看到,清北等名校靠高考裸分占比不到三成,自主选拔已经占据绝大多数录取名额,超过了7成。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能看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分层的时代。这同样是有政策依据的,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出现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招生考试方案里的“两依据一参考”。所以,高校在分层的时候,基本也是按照这个金字塔来分层的: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双一流高校是第一层,它们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它们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走的国际化的路线,它们在考察学生的时候,除了看你的高考成绩之外,还有一些自主选拔的因素在里面,因为现在高考的区分度已经很低了,高考没法把学生的那些创新潜质、综合素质测试出来,这些高校要自己做一个类似于校考的方式,通过笔面试进一步筛选它们需要的人才,所以选拔方式上就是高考成绩+高校自主选拔。中间这一层就是普通的本科学校,目前还主要依据高考成绩的录取方式。再往下就是高职高专,它们很早就实行了单招,也是自主招生。中下两层的定位也很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包括前段时间教育部要把六百多所本科学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
说了一些政策的引导,我们接下来看一些数据。自主选拔里面,有一项自主招生,2015年报考了10多万人,2016年是40多万人,到2017年突破了60万人,增长速度是非常明显的。从全国范围来看,现在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大概有八九百万人,而其中能够考上一本的大概有120万人,报名参加自主招生的有60多万,因为自主招生要达到一本线,证明了什么?自主招生在整个一本线学生里面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基本上两个考上一本的学生就有一个参加自主招生的。
自主招生、自主选拔到底带来哪些变化和挑战?我们再来看一些案例,仍然以清华北大为例, 在浙江,2017年北大共录取200人,仅通过裸分录取12人,占6%,这里面保送生29人,博雅计划10人,三位一体65人,自主招生、艺术、体育等共80余人;清华的数据差不多,清华共录取150人,其中三位一体105人,自主招生、领军计划、自强计划、体育、艺术30人左右,仅靠裸分的有15人,占比10%。
浙江作为首批新高考试点省份,数据是由风向标意义的。我们接下来看看其他几个省的案例。
2017年清华北大在四川分别招189 人、 141人,获自主招生、领军博雅、保送等降分优惠的分别有137人、121人,就是说,在清华北大报考之前,已经有258人拿到优惠券了。
安徽的数据:2017年清华北大在安徽分别招110 人、 124人,获自主招生、领军博雅、保送等降分优惠的分别有66人、123人。
江苏的数据:2017年清华北大在江苏分别招160 人、 152人,获自主招生、领军博雅、保送等降分优惠的分别有173人、146人,拿到优惠券的人数比总计划招生人数还要多。
其他的案例就不再列举了。简单补充一下,这些自主选拔录取中,除了保送外,其他的可以获得10—60分不等的降分优惠,甚至过一本线就可以被录取。通过上面的几组数据,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你没有参加自主选拔,你没有获得清华北大降分优惠,仅仅靠裸分,你怎么去和别人竞争?
我们来看看自主选拔核心指标是什么,就是说高校是依据什么来做自主选拔的。举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自主招生,要求就两个词: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学科特长是对某一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在该学科领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就要靠一个相对客观的、可以量化的东西来衡量,比如学科竞赛,通过一些奖项来衡量。创新潜质就是某一方面的创新能力突出,并表现出一定的潜力,例如,发明创造、论文、专利等等。
另外,清华北大等还有一项综合评价,主要考察考生高中阶段全面发展情况,包括高中阶段学业成绩、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获奖情况、以及其他反映考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情况。
其他的选拔方式就不再展开了。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在当前的自主选拔评价体系里,仍以更加容易量化的各种比赛奖项为主要参照指标,尤其是数、理、化、生、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更是重中之重。
说到五大学科竞赛,上图中各种竞赛的级别、层次、对应的自主招生学校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样一来,学科竞赛的地位被重新定义了,以前学科竞赛显得有些高冷,只与最顶尖的高校和学生有关,现在学科竞赛已经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成为大多数知名高校选拔学生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更多优秀学生进入知名高校的重要途径之一。
竞赛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究竟占到了怎样的比重?我们统计了2017年五项学科竞赛奖项获得者(仅统计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在部分名校自主招生报名(或免报名)审核通过总人数中的比重,除了复旦大学偏文、占比较低外,其他几所学校占比都接近100%。
关于五大学科竞赛,我想再多说几句,这个奥赛,不是小学那个奥赛,完全是两码事,小学那个奥数、奥赛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是违背义务教育阶段公平性、禁止选拔性的国家政策的;这里所说的五大学科竞赛,是一项国际性奥林匹克学科赛事,它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是升学选拔的重要参考指标之外,同时也是进入高校后学生分层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培养的不是解题能力,而是给予学生一种学科研究思维。因为它涉及到很多大学里的课程,所以现在北大还有这样的传统,参加过竞赛的新生可以申请免修,直接给你八九十分。
前几天,有一个比较火的新闻,讲的是北大数学学院黄金一代,包括2000年度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冠军恽之玮、袁新意、吴忠涛和刘志鹏,以及2000年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朱歆文,还有成都七中国家集训队选手张伟。这些人,都与学科竞赛有着紧密的关系。
所以说,奥赛培养的是拔尖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
只要是有改革,一定会带来挑战和机会,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第一,政策尚未普及,存在巨大信息黑洞,很多人不了解自主选拔,相信在座很多人也不了解,意味着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政府,还有我们的社会力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第二,缺乏相应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稀缺的,主要集中在少数头部学校;第三,它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思路和模式,你可能很难找到现成的套路去学习、去模仿;第四,马太效应日益明显,资源越来越往头部聚集,有的学校是营养过剩,有的是营养严重不足。
挑战的另一面,就是机会,好比教育信息化时代,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我们有一批传统的学校通过教育信息化模式实现了弯道超车,它们利用信息化方式提升了自身的教学特色,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这样例子是很多的。
新高考改革领域也同样创造了很多弯道超车的机会。第一,新政策、新起点,相同的起跑线,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讲,差别就在于你做还是不做;第二,互联网时代,资源可以跨时空流动,我们真的要感谢这个时代,如果没有现在这些技术手段,我们想近距离得到这些资源,几乎不可能的,但现在一切很简单;第三,我们可以确立我们的差异化优势,并实现弯道超车;第四,国家政策一直在讲教育均衡,也出台相关的举措,比方说借助社会力量,购买社会化服务等。
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如何应对新高考下新的竞争形势?在过去一年内,我们调研了十余个省份,以及一百余家学校、教育局,发现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不敏感、无意识。这样的案例很多,校长也好、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新的高考招生录取方式,给大家造成了多大潜在的影响,所以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很多县中,包括三四线城市的高中,往年都有清北学生,这几年出现了断裂,甚至干脆变成0了,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北大清华都考不上。原来的时候,大家的评价指标都差不多,那就比谁能拼时间,你学10个小时,我就学12个小时、16个小时;当高校招生更多地关注到综合素质上面,而不仅仅是分数的时候,你觉的,你那种拼命压榨时间来获取分数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第二个问题,有意识,无行动。很多校长、教育局领导也知道自主选拔很重要,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他们接触不到相关资源,没有师资、没有教研、没有方法,非常迷茫。
第三个问题,有行动,但是没有效果。我到很多地方也看到过,他们也搞过很多类似的做自主选拔的一些工作,但是实际上做完之后效果不明显,因为区域垄断性明显,优秀师资向头部学校聚集,没有优秀师资,升学结果失利,紧接着会影响来年招生质量,招生不好又会影响升学率,慢慢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说,如何来破解?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管你现在你的升学率怎么样,你的重点升学率什么样,你的清华北大升学什么样,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你一定要去拥抱互联网,你离互联网越近,你离捷径就越近,早改革,早受益。
那么,爱培优能够为公立学校做些什么?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在这个领域,在整个自主选拔领域,头部资源特别稀缺,它不像K12补课资源,特级教师都很多,名师一抓一大把;我们把这些稀缺的资源集合起来,包括60余位竞赛教练、学科教授、自招专家等等,通过我们的助教团队,我们的专职教研团队,在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平台上,研发出一套完善的自主选拔课程体系。简单来说,我们就是一个中央厨房,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课程研发,你们这些学校做好分发就可以了。
这种模式,对于公立学校有什么好处?我简单举一个例子,四川有一所学校,花了好几年时间、精力培养出一名数学教练,马上要出成绩了,被省城的某名校高薪给挖走了。这就是基础教育的现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是你校长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爱培优的课程体系是怎样的呢?见上面这张图,我们提供的整体课程体系是分成三层:第一层是竞赛的,让你得到竞赛奖项,得到保送或自主选拔初审资格;第二层是自招课程,让你顺利过关笔试面试,拿到心仪高校降分录取优惠;第三层是高考,刚才专家也讲了高考完全取消是不可能的,它也很重要,我们主要做一些高考的培优课程,帮助那些好学生做拔尖提升。当然,第一层和第二层,是我们最重要的课程体系,通过竞赛、自主招生等选拔方式,让学校获得降分,来明显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再大概介绍一下培养模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科学选拔,充分考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潜能,确定培养对象,将培养课程纳入班级日常课程;二、专家授课,按照课表安排,全明星教师阵容亲?授课,采用互联网三师直播的模式,将最权威的课程传输到全国各地;三、学校的教练、线下教师,做辅助工作,做好日常管理,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同时对实验班的情况实时反馈;四、学霸助教,由我们是来自清华北大的学霸助教老师,他们作为各种竞赛和考试的亲历者,会把他们的经验用习题课和答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快速成长;五、定期检测,通过线下辅助教师和助教定期组织学生检测,由授课名师出题、点评,线下辅助教师和助教负责落地实施。
授课模式上,爱培优首创了“三师教学”模式,即:自招专家、竞赛教练为主课讲师,通过直播授课;清华、北大学霸为助教,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答疑和习题课讲解;线下学校同时派出专任教师,对课堂实行日常管理统筹,并与线上教师配合教学。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授课,其实是两种场景,两边的是线上场景,中间的是线下场景。
预期效果简单讲一下,通过教学分层,特别优秀的,可以直接走国家金牌、集训队,并被保送;比较优秀的,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的,获取降分资格,并最终进入TOP10名牌大学;再弱一些的优秀生,获得省级二三等奖的,通过获取降分资格,最终进双一流等重点大学。
最后,我们已有一些合作案例,目前,爱培优的相关课程和服务已经在北京、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内蒙等13省市落地;当然,更多的地方是我们没有进入的,也期待能够与在座的各位有合作机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