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36体育在线频道12月18日讯(记者 曾瑞鑫)12月11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bt36体育在线频道承办、爱培优协办的2017年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新高考如何“破题”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上,人大附中副校长胡继超(主持人),北京十四中校长张琳,中科院副教授康小明,《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京城教育圈创始人罗德宏,《自主招生内参》主编、爱培优联合创始人李立勋,就《不同视角下的新高考课程改革》议题,进行圆桌讨论。
李立勋认为,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裸分升学不会成为历史,但会越来越难。旧的高考制度下,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潜质等,都被认为是无用的东西,旧高考是一个扼杀学生创造性和兴趣能力的制度。新的高考制度下,有很多途径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更好的人生坦途。他建议,新高考改革下,在关注高考分数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把他的创造力、他的特长激发出来,在兴趣驱动下,选择自己适合大学和专业。
以下内容根据李立勋分享整理而成。
爱培优联合创始人李立勋
旧高考制度扼杀学生创造力
首先,结合我自己的案例,以及这几年的变化,来谈一谈新高考。
刚才张总(备注:爱培优CEO张金荣)提到了我的母校,它是一所处于大别山脉的国家级贫困县的省级示范高中,它在全国所有的高中里面,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又不具有代表性。
先说不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加上它的分校,它是一所万人大校,每年仅毕业生能达到三四千人。据我所知,像北京的人大附中这样的很多学校,每年毕业生五六百人,非常“袖珍”。像这样每年四千个毕业生里面,有一二十个考上清华北大,并不奇怪,并不具有代表性。
再说一下它的代表性。有一所学校大家可能闻名遐迩——毛坦厂中学,与我高中母校都在大别山麓,二者距离一两百公里。它们的培养模式都是一样的,十多年我读高中时,五点起床、跑操、晨读,晚上九点多下晚自习。十多年后,这种情况依然存在,而且在全国很多地方普遍存在。所以我说这种靠拼命压榨学生时间来获取高分的现象,还是具有代表性的。
回答刚才胡校长(备注:人大附中副校长胡继超)的问题,新高考改革下,仅靠裸分升学会不会成为历史?我认为,裸分不会成为历史,但是会越来越难。
作为这种体制的过来人,很遗憾的是未能赶上新的高考改革。我上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写作,发表过很多作品,也获过全国一二等奖之类,但是,对高考来讲,这并没有什么用。我身边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他们都是当地最好的学生,有很多同学都有不同的兴趣、特长,但在当时的高考制度下,它们都被认为是无用的东西,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扼杀学生创造性和兴趣能力的制度。
新高考提供多种升学选拔方式
很高兴的是,我们看到这几年除了高考分数之外,有很多其他的能力,包括作文比赛,包括学科竞赛,甚至包括你的发明创造等等,都能够助推你进入清华北大,在你的裸分之外,条条大路通罗马,有很多途径可以挖掘你的潜能,助你进入一个更好的人生坦途。所以我建议新高考改革下,在关注高考分数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把他的创造力、他的特长激发出来,在兴趣驱动下,选择自己适合大学和专业。
如果我们把高中升大学比作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比方说从上海到北京,旧高考制度下只有一种方式,坐绿皮火车,那么新高考其实相当于多了很多抵达方式,你可以选择坐飞机、坐汽车、坐游轮、坐高铁等等。新的高考制度下,大家一定要明白,有很多方式能够帮助你升入大学。
由于经常跟家长打交道,很多时候我深深感觉到目前还处一个信息普及阶段,很多家长找到我的时候只是说我孩子想参加自主招生,问:你孩子参加过竞赛吗?没有。你知道你孩子喜欢什么吗?不知道。你孩子哪方面潜质突出?不知道。这说明,我们家长们根本不知道提前规划提前准备,意识方面没有跟上改革的时代步伐。
对于贫困地区考生来说,现在国家推出一个专项招生计划,专门给一些贫困地区孩子,让你通过这个计划获取降分优惠、升入名校,这是一个国家政策性的红利。无论是自主招生还是专项计划还是其他类招生,目前仍有很多人不了解、不知道提前规划,科普、推广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