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2017中国教育家年会上发言
各位朋友下午好,高考的问题讲了很多年了,高考改革也讲了很多年了,我今天就讲一下高考改革的现状和它的政策走向。
2014年国务院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来的时候,把其中一个最关键的点,招考分离抽掉了。国务院的《实施意见》也加了一部分内容,主要就是要尽可能地统一命题,减少加分,规范加分。
我们讲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它瞄准几个关键点,第一个谁来改革,高考的改革到底是少数人去改,还是大家都参与改,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议题,我主张大家都参与改,包括今天在座的,还包括我们的考生、家长。
第二个明确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从1982年提出要高考改革的时候,到现在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应该说中共中央的决定和国务院的意见只采取了其中一种观点,一种看法。还有目标是什么,路径是什么,我们高考改革也是只选择了其中一个。
一、新旧高考制度的“分水岭”
高考招生制度现状如果是用一个很简单的词来表示,就是迈步,迈出了改革的步子。我们1982年开始就提出要改革高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零打碎敲地改,包括春季招生。这一次相对来说是比较整体性的,比较系统性的一次改革。基本的时间节点就是2020年,新的高考这种体系将全面建立。
新旧高考的差异在哪里?高校招生、学生成长、社会公平这三个因素的价值定位发生变化了。
考试分数在升学上面的效价降低了。原来是完全凭分数说了算,但是现在不光是分数,还要看综合素质评价。那么这就强调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强调了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选择,高校的选择。这些事实上都决定了原来那个仅仅看分数的高考是旧高考,现在我们新高考的一个关键性的新的点,在于不仅仅看分数。
我记得我高考的时候,考场上有一幅标语,“站出来让祖国挑选”,可以说旧的高考主要是从高校挑选学生的角度考虑,把这个放在最高的位置。新的高考有一点变动,就是把学生的成长的位置放在最高。所以这些年除了我们高考改革的一些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的考试区分度降低了,这几年题出的越来越容易,北京的考生都能考高分,高校挑他的学生时候,门槛降低了。对于高校选择学生的这个价值放低了,而对于学生成长发展这个价值放高了。
同时还有一个因素,社会公平。这些年更为强调公平,这三个因素同时在考虑,而在过去我们可能主要是考虑其中高校选拔学生一个因素,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浙江第一轮高考改革试点完成后,又做了一些调整,这次调整之前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给他的基本评价是中规中矩地先行先试。他们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革,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要符合国务院的意见,按照国务院的意见来实施,不像当初小岗村的改革。在依照国务院《意见》这一点上是中规中矩的。所谓讲先行先试,在这种改革当中,他先走一步了,先试探一下。
浙江高考改革比较有亮点的是三位一体,它强调了多个主体在这个高考招生当中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不仅仅是考试分数,不仅仅是招生办,高校和中学都能够有一定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建立机制才是关键所在
同时,浙江高考改革也有一些问题,最大的缺陷就把考试招生部门设计成一个全能的机构,我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我有一次到浙江一所学校,问校长学生选课怎么选,校长说就依据学生前一次考试的成绩让学生选,哪一门考的高就选哪一门。这样科学不科学?这样肯定不科学。招生部门说要规范中学选课,但是这样一来,校长就可以规范中学的选课,老师还不能提意见。
怎么能兼顾到所有教师对学生选课产生影响呢?很难做到,这就导致改革目标太分散,这个也想弄,那个也想弄。实际上这种改革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一个机制,在这个机制上找到一个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上改了以后,相应的其他方面就自然地改了。建立机制,这是最关键的。
如果说浙江考试改革还有一些问题,那么浙江本身的方案就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整体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这是更为主要的问题,所以我们说讲高考改革的调整完善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座的各位不要期待高考改革一年两年就改好,这个调整应该是不断地进行,有多长时间呢?乐观的看法是,最近十年一直都要不断地调整。
2014年方案出来的时候,我接受搜狐采访的时候说了“四个不”,不完整、操作性不强,稳定性不强,不专业,当时很多人很吃惊。
我们先来看看浙江考试调整,他主要进行四个关键的调整:时间的调整、考试试卷调整、考试机会调整等。当时浙江考试来督促意见的时候,我说最后一定要做到精简考试,而不是让考试越多越复杂。实际上没有必要考那么多,最终考试就是几个小时就够了,不需要像我们还要考一天半,两天。
简化,但是简化的前提是能做得专业。其中就包括选考的人数,其实我们有更大的空间,以及有很多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浙江高考改革现在主要是解决人数不够的问题,因为这背后基本原理就是由于各个学科的分数不等值,物理要考高分难,考生物考高分容易,这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就是不加总分,呈现成绩时分科呈现。
这种方式就有两头不认可,一个是老百姓不认可,他不懂,他希望能给出一个很形象,能够认定的东西。大家知道托福考试,加总分吗?没有谁说托福总共考了多少分,只有阅读、写作各项的分数多少,加总分是中国人的说法。另一头是领导不认可,认为这样不好排名次,分不清谁在前谁在后,不好交代。
这个问题只需要交给高校招生的专业团队解决,不加总分物理考多少分呢,这个招生的学校他自然会采用考生实际的考分。但是现在浙江高考里面最大的问题,难度比较高的就是选考,我觉得选考人数保障这个措施也不一定一直实行,也可能一两年就改了。
三、真正的问题也许不在于考生
1941到1951年,中国的高考有六种形式,就是多种方式,现在我比照一下日本的还有其他国家的考试,反而是我们1941年到1951年组合方式更科学的,更符合实际的,现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有这种方式,多种组合。
我想特地讲一下1955年发生的事,当时全国各个大学的领导到北京来开会,开会以后就分两派有不同的观点。比较好的高校就认为没有招到自己想要的学生,就主张回到原来的联考;另外一波人,中低端的高校就反对联考,因为联考招不到学生。现在看维护统考的这些理由基本上都是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我给他教什么一定学什么,这肯定是违背规律的。但是在当时,政府在站哪边呢,政府站在统考派这边,所以即便有几个比较好的学校想联考,最终没办法实现。联考和统考的差异在什么地方?统考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包揽,联考的主体是高校,为什么讲这个例子呢。
我们现在遇到的高考问题,至少是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还在瞄准考生的问题,这是一个小的框架,更大的问题是我们这个这种考试招生由政府包揽的制度是存在问题的。
政府包揽最关键的几个问题——政府包揽,计划招生,总分模式,这个几点都是比较落后的方式,世界其他国家就很少有人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包括我们讲SAT,2016年SAT进行过一次比较大的改革,中国这种体制是政府包揽,好也是他,坏也是他,你是没有选择的。
只有能选择的才能激励改革,没有选择就不能激励改革,这就是体制落后,政治落后的原因。坦白地说,现在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当时考不上大学的那些学生。1977年恢复高考就招30万40万人,现在每年出国留学的多少人?到美国十几万,到其他国家总数就是三四十万人,这还是大学本科阶段,还有的都是小学生都要留学了,所以这个问题很严重。这个不解决,后面落后不可避免的。
招考分离是接下来我们高考制度改革必须走的台阶,但是一些人认识还不到位,至少在十年内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明智一点就早点去上这个台阶。只有进行招考分离的这样一个改革,很多东西才能够实现。
为了讲清楚高考改革背后的基本逻辑,我还是要举一个例子,就是哈佛的招生。首先我想明确地说一下中国的高考招生要像哈佛这样招生是不可能的,短期内不可能的,至少是十年之内不可能。但是为什么讲这个呢,确定一个方向。哈佛评价学生就是三个层级,第一个层次是学业成绩,学业成绩考试分数是学业成绩的一个表达方式,我们现在主要是看学业成绩,学业成绩是基础,但这不意味着学业成绩越高越好。
学业成绩在美国大学里的权重是不一样的,越是好的大学他的学业成绩权重越低。哈佛大学招生的学业成绩一般是占到40%到25%之间,那么怎么解释这40%到25%呢?越是顶端的学校不仅看学业成绩,还要看社会活动的情况,再看个人特质。
申请短文很重要,它体现了个人的哲学理念,它个人生活体验基础上人对事件和对人生的判断。很多高等学校他很看重考生的使命感,什么叫使命感呢?举个简单例子,你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给他钱就走了,这是没有使命感。如果你感到为什么这个社会会有乞丐呢,于是通过专业学习消除乞丐,这是有使命感,这两个事情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面试,就是把考生所有的资料集中起来分析,包括考试分数,参加的社会活动,以及家庭背景情况。所以专业的评价一定要看考生是在什么条件下取得的,比方说考生的父亲是北京大学教授,还是北京大学教员不一样的,填北京大学教授肯定会降低录取机会,为什么?因为你的父亲是北京大学教授,你的学习状态和表现理所应当很优秀。所以对不起,首先会录取北京大学教员的孩子。
四、“指挥棒”如何变成“服务器”?
高考招生改革基本目标,是要以学生为本;建立自主专业透明公正的高考招生制度,这是一个大的目标。自主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是高校有更大的自主权。
因为考试招生的主体就是学生和高校,事实上,很多国家没有政府参与高考招生,都是民间的组织,有了考生和高校这个事情就做得起来。所谓专业团队,透明是程序透明的,大家可以看的。公正,所有的人,所有的学校一碗水端平。
我是坚决反对指挥棒的,为什么有指挥棒呢,它一定要成为服务器,人的成长发展的服务器,最终目标人是关键的,我们讲以人为本,高考是指挥棒,指挥棒掌握在谁的手上?谁有资格掌握这个指挥棒?谁掌握这个指挥棒才能够真正的公平公正呢?我认为一定要让这个指挥棒最终变成一个服务器。美国和日本这些年的改革也体现了一点,就是考试本身不是大食堂而是自助餐,学生在这里面自主表现是起关键作用的。
第四个方面是中小学怎么应对,首先我们确实需要中小学要了解这个高考改革的新的动向,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完全盯着分数,要把学生全面的成长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平衡国家和学生以及各方面的利益,各个学校做好自己的评价,这是最关键的。
这就要改变我们过去对学生的仅仅看分数的评价,现在不能仅仅看分数。中小学要建立自己健全的这种评价机制,分层次评价,不同的层次对个体,学校,区域的评价,建设这样一个体系会有价值。
我们不要认为高考是教育部的高考,高考招生肯定是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每个人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