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2月13日讯(记者 王晓霞)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bt36体育在线频道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11日至12日在京举行。此次盛典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中国教育的新机遇"。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出席活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副总编辑薛立胜、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分别致辞。《中国教育网络》总编辑、《中国科技论文》主编李志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戴家干出席并分别作主题报告。
本届盛典活动向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陈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滕纯颁发了"烛光奖"。陈琳、滕纯先生的获奖感言让在场的观众深受感动和鼓励,大家纷纷表示要向两位老教育家学习。
以下为陈琳、滕纯先生的获奖感言:
陈琳
颁奖词
这位鲐背老人是英语教育泰斗,95岁,见证了我国外语教育整整70年的发展历程。曾主编新中国第一套高校通用外语教材《大学英语》,担任由周恩来同志倡导的“一条龙外语教学”工作负责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持全国范围的英语广播电视教学工作,参与《毛泽东选集》翻译。他退而不休,现任国家语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理事长、中国奥组委外语顾问等职。他的座右铭是:活着就要工作。
获奖感言
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要说我没有想到的,今天是有两位小朋友来给我们颁奖,过去都是各位首长来颁奖。当然,首长颁奖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今天有两位小朋友给我们颁奖。我想各位首长也会和我一样感到特别高兴,是我们很大的荣誉。
今天,我要想讲的首先是两点感触,第一、我诚诚恳恳地说,我没有资格站在这里来领奖,我无功受禄,受之有亏,我没有做什么很多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够感谢今天大会的主持单位,对我的勉励和鼓励。
第二,也可能今天对我这一个外语的老教书匠颁奖,代表了我们的国家对外语和外语教育的重视,我就在思考着对我们这些搞外语的人有什么要求?我可以告诉大家,也就是一个星期以前,我给报纸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新时代要求大力加强中外语言建设》,这篇文章贴在报纸上之后,主编给我打电话说征求你的意见,把你这篇文章送给上头去,我说我的文章没那么重要性,也希望能够发表在范文上。大家尤其是外语和外语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响应我这个意见。而且我还不知道最后报纸是怎么样处理的,我还是希望它能够在报纸上,跟我们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共享,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说起来,我们有句话叫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今天这个盛会上,也许这一对联有点伤感,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正像刚才在屏幕上所给我做的简单介绍,我九十年代就办理了离休了,但是我不服老。
除了刚才屏幕上一些主要的工作之外,我还担任着一些其他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不是挂名的,是确确实实要做得,具体工作做什么,因此今天我要告慰大家,告慰关爱我的人,告慰今天给给我这样的荣誉,给我这样鞭策的人。我还愿意做春蚕,我还愿意做蜡烛,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支出最后的一屡丝,发出最后的一点光。
我占用大家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我在2008年以前,被中国奥组委聘为外语顾问,等到2008年的奥运会结束之后,我想我这个工作已经完成了。可是没想到,半年以前,中国奥组委就给我来了通知,让我参加会议,讨论2022要来北京和张家口参加冬奥会,要我继续工作。我去参加会议的时候,我就开玩笑,其实不是开玩笑,是真心的。我说2022年我就一百岁了,我还能活到那个时候吗?这时间与会的领导和同志们就说没问题。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说去,我要立志奋斗。还要在2018年参加奥运会,而且还继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谢谢大家。
滕纯
颁奖词
他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今年八十八岁。他每到一地必进学校,每进学校必到课堂。他跑了200多个县市区,看了1200多所学校,听了2000多节课。他说:教育实践是教育科学的源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他是著名教育学家滕纯先生。
获奖感言
没有想到88岁还站到这里,刚才听了我的老大哥陈教授一席话,我一听更惭愧,自愧不如。
屏幕上对我的介绍都是过去式了,我现在就是一个退休的老头,我是1996年离休的。我现在想在现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我连一个中学生都不如,还需要继续来学习。现在今天的场合,遇到了陈教授,他是我的榜样,更增加了我的信心。我比他小7岁,我本来人生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活到95岁,我像你看齐。五年后咱们再相会,好不好。
我想到,我要记住周总理的一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和大家共同共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