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规定,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市(地)级以下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
在省部级考试中,侧重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在地市级考试中,侧重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可见,虽然是两套试卷,但是两者共同考察阅读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同在于省部级考查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地市级考查贯彻执行能力。
一、首先比较省部级和地级市考察的相同的三种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
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这里面有一个词“全面”说明材料当中的任何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华图教专家指出,申论材料是由众多申论专家精心挑选、整理组合形成的材料,都是经过大量专家论证过的,用哲学中的一句话存在即合理。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都要字斟句酌,尤其是做小题的时候要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去分析,这样才能不会漏掉任何答案要点。比如有人认为申论中的数字有用吗?肯定有用,就看对哪个题有用。比如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忧。调查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年,渤海发展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而这里的数字就是想告诉我们“渤海污染加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就是需要我们总结的。
(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文字表达能力是贯穿整个申论考试始终的。从前面的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到后边的公文和大作文的写作都是在考察文字表达能力。前面讲究的是用词准确性,比如说概括题当中讲究用词准确,表达要规范,用词要严谨。后边的大作文考察的则是你的语言功底,相对主观一些。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申论中,提出解决措施,对策来源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来源于显性对策,就是摘抄材料当中的关键词句,俗称抄对策。另外一种是隐性对策,材料中,只有问题,或者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根据问题原因反推对策。
二、其次比较省部级和地级市考察能力的不同点。
省部级和地市级都考查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省部级当中还考查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地市级当中重点还考查了贯彻执行能力。
(一)提出问题的能力——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的能力。
省部级考查能力更高一些,虽然两者都考查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省部级更加注重的是发现问题,界定问题,也就是在材料当中把问题找到。这是对省部级干部的要求,地市级更加强调的执行解决问题,副省级更加强调的是发现问题以及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分析能力——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
省部级当中考查了综合分析能力。实际上是两种能力的组合,一种是分析,一种是综合,比如说让你去分析原因,那么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原因有哪些,也就是原因的点有哪些,这个就是分析推导的一个过程,而然后呢将原因进行一个归类梳理,这是综合。所以说它是先分析后综合。华图教育申论面试专家陈金峰老师指出,综合分析题题型比较多,按照分类主要分为要素明确类和要素不明确。要素明确类,主要是分析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危害性、意义)。要素不明确类类主要包含观点评价题、对比分析题、词句理解题等。
(三)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在地市级当中,更加强调了贯彻执行能力。
地市级当中考查了贯彻执行能力。贯彻执行题主要考察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对策题,一种是公文题,而现在对策题单独考察的情况越来越少,很多都是放在公文里面,对于方案、建议、意见的考察。对于贯彻执行题,要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所以务必要明白上级领导的要求,在申论中就是题干的要求,做好贯彻执行题,审清题意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