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留学,到中国去!”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各国年轻人远道而来,为了接触他们心目中神秘的中华文明。除此之外,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一带一路”“支付宝”“共享单车”“高铁”等“中国关键词”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来到中国,爱上中国。
为增进外国留学生知华、友华的情怀和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办的“我与中国”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来华留学生的积极响应,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中国网作为本次活动的独家官方网络媒体支持单位,特刊发部分获奖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优秀作品选登:《“你的孩子在哪里?”》
[马来西亚] 刘玉玲 清华大学
我在中国不到三个月就找到了我的第二个家和第三个家。第二个家是国家图书馆,而第三个家则是国家大剧院。国图现在几乎是我每天必到之地,国家大剧院则是每星期去报到一次。估计再呆久一点,会陆续发掘出我在中国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个家。
刘玉玲
国图之便利和藏书之众多以及齐全对我来说就如一座宝山,同时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许多资料。一个国家能不能够兴盛,看它的图书馆人多不多就可以得到结论。在国图想要找到“一席之地”一点儿也不简单,如果稍微迟去,想要找到一个空位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平日情况还好,周末的时候到处可见“席地而坐”的读者。
许多在学校图书馆无法找到的书籍,只要到国图一搜马上就可以找到。真的是“没有你找不到的书,只有你想不到的书”。哪怕是再古老的文献也一定能够找到缩微版本。我和其他的中国人一样,只付了五元人民币就开通成为会员,获得了一张会员卡,虽然外国人不能外借图书,但对我来说影响并不大,因为我都习惯在馆内阅读。
除了一般藏书我也喜欢阅读童书,少年儿童馆我也进去过几次,不曾受阻,只有一次例外,我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六,我像平时一样正要步入儿童馆时被安检人员挡下来,把我的前后左右打圈看了遍,然后问:“你的孩子呢”?我这一愣,马上摇头说:“没有孩子。”安检人员接着答:“没有孩子不能入内。” 我只好欣欣然离开,到别的馆去。
和同学说起这趣事,大家都一致认为那是因为当天我穿得太像别人家的娘。建议我若想要再去儿童馆,要么把自己打扮得年轻点“装少女”,要么在肚子里塞一块枕头,“装孕妇”。
我问:“干嘛要装孕妇啊?”
同学答:“如果再有安检人员挡你入儿童馆的话,你可以指着自己的大肚子说,诺,我孩子在此,别挡我,我要入馆找童书读故事给我的小孩听,进行胎教。”话虽如此,自那次被挡入儿童馆后,我就再也不曾踏入儿童馆了,只到别的馆去看书。
国图既然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这个家庭成员当然要“守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