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留学,到中国去!”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各国年轻人远道而来,为了接触他们心目中神秘的中华文明。除此之外,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一带一路”“支付宝”“共享单车”“高铁”等“中国关键词”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来到中国,爱上中国。
为增进外国留学生知华、友华的情怀和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办的“我与中国”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来华留学生的积极响应,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中国网作为本次活动的独家官方网络媒体支持单位,特刊发部分获奖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二等奖作品:《服务员,一杯啤酒》
[韩国]? 赵凌 清华大学
一次和几个外国的朋友一起出去玩。在酒吧里我们一边喝酒,一边随便聊聊自己在中国的一些故事。其中一个朋友起身掏手机的时候,裤袋里的东西也都一起掉了出来。
我捡起一张掉在我脚边的小纸片,诡异地笑着问他:“谁的情书啊?”他看了看我,神秘地说:“给服务员的。”
这样回答哪里放得了他。小纸片被我们几个扔来扔去,看着他着急的样子,我们都以为是真的情书呢。
后来两个男生把他架了起来,直叫我赶快读读纸片上的内容。我打开纸片,特意还清了清嗓子,大声地读着纸片上的这个字样:FU WU YUAN, YI BEI PI JIU。我和朋友们都还没缓过神来,只听酒吧后面的服务员“哎”了一声。
这才知道,原来朋友的“情书”居然是“服务员,一杯啤酒”。我们几个哈哈大笑的声音吸引了所有在酒吧的人的目光。为了庆祝朋友“表白”成功,那晚的酒当然都让他请了。
其实我有好几个男性朋友刚来中国的时候,除了“多少钱”“太贵了”这种大家必会的几句以外,“服务员”“一杯啤酒”也是热门句式成员之一。
在我看来“一杯啤酒”很重要。“服务员”更重要。
朋友告诉我,在中国餐厅吃饭,最快学会的单词就是“服务员”。因为只要到中国的餐厅,就会听到有人大嗓门地喊“服务员,服务员”。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简单的三个字,一顿饭没吃完就能听到很多遍,不会也会了。
朋友学会了,就现学现卖,也大大方方叫着服务员。
我不太喜欢一些我的外国朋友叫中国服务员的态度,也许他们是入乡随俗,照葫芦画瓢而已。但我总觉得他们叫的时候多了点轻浮与嘲笑,少了点尊重。
来中国的这些年,每年的春节都是一个人在学校过的。中国朋友该回老家的都回老家了,外国朋友也都趁着假期去更暖和的地方度假了。一栋宿舍楼里剩下的学生屈指可数,能说的上话的也不是这些学生,而是管理宿舍楼的服务员。
大年三十晚上到一楼自动贩卖机买水,看见一楼的两个服务员在暖气旁边,一边暖手一边看从宿舍里搬出来的小电视里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
我知道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看到两位服务员这个样子,突然觉得很过意不去。回到房间后,重新穿了一件大衣,沏了一壶热茶拿下楼和他们一起边喝边看晚会了。
今年离过年还有 5 天的时候,网购了一些酒和零食打算屯着,学校宿舍区不让快递进,所以只能在校门口等着快递员。他风尘仆仆地告诉我年前除了学校没几单以外,其他地区都很忙,过年只让休息 3 天。买了便宜的火车票,所以来回 2 天,只能回家看看老母亲一天。
我本来只顾着查点我买的东西,听到他轻描淡写的那么说,再看着他胡子上的冰凌,突然有点难过。
我认为服务行业的人都是服务员,服务员的辛苦换来了大家的安逸与舒适。一杯啤酒!服务员,我敬您的!
(摘自《泡菜薯条遇见炸酱面——洋博士中国留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