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朋友体验健身椅子。韩娜/摄
高楼大厦玻璃清洁不再需要“蜘蛛人”冒险,外墙攀爬机器人可以大显身手;广场舞大妈的高音喇叭不再扰民,“定向音箱”让声音向固定方向传播;办公一族不再发愁颈肩出毛病,健身椅子让办公座椅和健身器械融为一体……在北京科技周的主场活动上,来自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的22项创新发明集体亮相。
既有草根发明又有高科技创新产品
据北京发明协会在科技周的现场负责人陈云介绍,此次参展的创新发明以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的第十一届大赛奖项为主,大赛举办十一届以来,汇集了发明成果万余项,已成为政府引导大众创新的平台。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在22项发明中,既有来自民间人士的个人发明创造,也有来自科技企业的高科技创新产品,还有来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发明者不同,解决问题、为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目的却是一样的。
健身椅子把“健身器”装到办公椅
民间发明家潘振建从小就喜欢捣鼓机械,现在更是申请了十几项发明专利,领域跨度还不小,既有为工人设计的防尘又遮阳的多功能帽子,也有能同时打鼓和弹吉他的乐器。他设计制作的多功能应急保障车还在单位派上了用场,用于公路应急处置。他的发明有一个特点,就是多项用处集于一项发明。
这次科技周,潘振建带来了一款多功能健身椅子,在科技周上很受欢迎,不少人逛累了还来歇一会儿。这款椅子平时能坐,午休的时候可以将后背放倒变成简易床。两个扶手经过了特殊处理,坐在上面向上抬时会遇到阻力,锻炼上肢。椅子下方的脚垫是金属材料制成,成了脚蹬,可上下、前后脚蹬锻炼,仿佛把居民楼下的健身器械融在了这把椅子上。椅子的外观看起来有些“其貌不扬”,作用却很实在。潘振建说,健身椅子真要搬进白领办公室确实需要“美容”,期待慧眼者将它投入市场服务市民。
高楼玻璃清洗机器人6月投入市场
在科技周亮相的外墙攀爬机器人是一款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机器人就诞生在大学实验室,创造它的几位大学生在学校创业项目的支持下成立了创业公司。现在创业团队都已经毕业,并将这一创新发明进行完善,带到科技周上展示的已经是第三代机器人了,并将在今年6月正式量产。
“人工清洗楼宇玻璃难度大,危险系数高,也会受到时间、季节的限制。”创业团队成员张岚介绍说,“蜘蛛人”发生危险的事件常常见诸报端,而且对于高楼管理者来说,高昂的成本也是个大问题。这类人工作业危险性高、成本高的行业,适合由机器来取代人工,其工作起来可以不分昼夜,不怕严寒酷暑。
在发明区的展台上,小巧精致的白色机器人静静地趴在上面,而它在高楼玻璃上爬起来却动作灵活。张岚说,机器人工作起来通常是自动的,也可以手动干预。真空吸附和气动驱动技术是机器人身上的“秘密武器”,他期待着创业团队带着机器人走向更多更高的高楼大厦。
北京晨报记者 韩娜
■相关新闻
北京市新增34家科普基地
北京晨报讯(记者韩娜)昨天,2017年北京科普基地命名活动在科技周主场举行,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的“智能技术与装备展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月宫一号”、北京明宇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活的3D博物馆”、北京乾禹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蝶语昆虫博览园”等34家单位成为了北京市科普基地的新成员。
目前,北京市命名的科普基地成员已达371家,涵盖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社会机构,年参观人数达8000万人次。
新命名的34家科普基地中,企业类型的科普基地占总数的40%。基地领域与生态环保等热点结合紧密。另外,新技术、新媒体得到应用,科普传播更生动有趣、更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