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校简介
清华大学概况
自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至今,97载春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清华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清华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做出不息的努力。
优越的育人环境
清华大学校本部——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其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清华园内不仅有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工字厅等“有历史”的建筑,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六教、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馆、设施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更有国内较大的万人饮食广场、紫荆园、桃李园餐厅,北方地区最好的紫荆学生公寓区、畅通快速的校园网等全面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清华还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术支撑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校图书馆及人文、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医学等专业图书馆组成,馆藏总量已经达到400多万册(件);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国内最优越的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条件。目前,清华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和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
综合性的学科布局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等13个学院共56个系,成为当代中国一所著名的拥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工科专业继续保持明显优势的同时,理科专业迅速发展,在物理、数学、生物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学科方向。清华的文科发展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聘请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教师,以最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理工交叉、文理渗透的学科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方向。
一流的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学校共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110人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1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目均居国内高校首位。
学校通过推动名师上本科讲台,使一大批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使得本科生能够亲耳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亲身感受他们的魅力风范,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为学之真谛。
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清华大学始终把培养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在本科生阶段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分制,使得学生可在培养方案框架之内为自己定做“个人学习计划”,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同时,学校还在教学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举办“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 “化学—生物基础科学班”,本科阶段主要依托理学院,执行独立的培养方案,强化基础科学功底和独立研究能力训练,研究生阶段面向高等研究中心、理学院、信息学院、经管学院等校内外各个学科专业;人文社科学院在举办“中外文化综合班”及 “文科试验班”的基础上,2005年按“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大文科、宽口径的两大类招生,前两年注重基础教育,强调经典研读和基础训练,后两年专业分流,重视学术研究能力培养;2006年,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姚期智先生倡导创办“软件科学实验班”,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以注重基础科学、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环节为特色,探索培养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人才的模式;2007年经管学院开设经济与金融国际班,以全英语讲授大部分课程,并与国外一流大学开展本科生交换。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计划),面向一至三年级的本科生,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进入科研领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2003年开始设置的由院士或知名教授主持、面向一年级学生的“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采用师生互动、小组探讨、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为大一新生提供与名师、教授面对面探讨科学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机会;为大一新生精心设计的“英语夏令营”活动,为学生们创造了外语实践的氛围和环境;“名师上本科讲台”则是清华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目前有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亲自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校长顾秉林等多位院士、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知名教授均开设新生研讨课;此外还有“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程等等。
完善的奖励和资助体系
清华大学郑重承诺:决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多年来,清华大学始终把经济资助体系建设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办学过程中的一件大事。目前,学校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助、勤、奖、贷、补”体系。2006年,在学校主要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校友会、基金会、财务处等部门合作,在各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新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资助体系”。新经济资助体系明确提出“两个全部、两个增加” 的目标,“两个全部”指:一是覆盖家庭经济困难的全部学生,并惠及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学生;二是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解决全部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 “两个增加”指:一是学校通过加强在校友、社会各界当中筹集捐款的工作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直接投入,来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强度;二是大幅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获得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达到育人的目标。两年来,新资助体系已在2006年和2007年入校的新生中全面推行,并顺利实现了“两个全部、两个增加” 的目标。
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年来,清华大学秉承着培育“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科学家、学术大师、文坛泰斗、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一代代校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贡献使清华大学这所高等学府蜚声中外。
近年来,清华大学毕业生们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面对未来,他们可以选择:读研、就业、出国、创业……,清华学子的发展前景可谓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9月1日,我校2007年311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一半左右的同学免试推荐或报考攻读研究生,其余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参加就业和创业。从就业地区看,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录取清华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多,而且层次高。其中包括中央各大部委在内的党政机关,如中组部、中宣部、国资委、财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微软、IBM、斯伦贝谢、壳牌、通用电气等;作为国内高科技企业领军代表的联想、华为等;以银行证券机构为代表的国内外金融单位,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高盛投资银行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航天科技、东风汽车等;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州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批毕业生志愿投身到国防、军工企业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素有“大师之园”的美誉。截至目前为止,学校教师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2 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名,110人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1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目均居国内高校首位。
为加快与国际交流的步伐,清华实施了“骨干教师派出计划”,资助教师到国外的一流大学访问、进修。同时设立并实施“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讲席教授制度”等,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国际著名教授及学者到清华工作。
就业状况
清华大学学生拥有乐观的就业前景。清华毕业生多年来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社会对清华毕业生的需求一直强劲不衰。清华大学不仅注重“专业训练”,而且普及“通识教育”。对用人单位连续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清华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数理基础、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清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潜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清华学子就业前景明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近些年来以“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就业中心与就业指导服务体制。学校已经建成了各方面均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的就业中心,形成了以校园为中心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构建了专业化、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体系。良好的校园招聘场所与设施直接为向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奠定了基础;每年举办的百余场多种形式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和全校型大型洽谈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选择就业单位的机会;快速高效的就业信息网络及时把就业信息传递给学生;专业化的职业辅导和咨询随时给学生以帮助。这种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就业中心已成为连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金桥”,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赖和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9月1日,我校2007年3110余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一半以上的同学免试推荐或报考攻读研究生,其余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参加就业和创业。从就业地区看,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录取清华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多,而且层次高。其中包括中央各大部委在内的党政机关,如中组部、中宣部、国资委、财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微软、IBM、斯伦贝谢、壳牌、通用电气等;作为国内高科技企业领军代表的联想、华为等;以银行证券机构为代表的国内外金融单位,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高盛投资银行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宝钢、东风汽车等;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州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批毕业生志愿投身到国防、军工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由于清华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好的创新能力,毕业生除了在校内继续深造外,还有许多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或学校推荐而到国内外其他一些高校就读,如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
重点专业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
数学
物理学
生物学
力学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
数量经济学
设计艺术学
专门史
分析化学
精密仪器及机械
环境工程
免疫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内科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肿瘤学
麻醉学